记者 邵晓鹏 通讯员 曹莹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2024年“‘十百千’中小学国际(港澳台)交流工程”项目名单》,杭州市共48个案例入选,其中富阳2个案例榜上有名,分别为富春中学案例《同识·同研·同心:指向家国情怀培育的“同心圆”校本课程交流》和杭州银湖实验中学案例《基于“国际视野下的优质教育”课程项目式学习》。
富春中学:聚焦“家国情怀”培育
富春中学和香港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以“同心圆”校本课程为项目,聚焦“家国情怀”培育,弘扬爱国精神。
“同心圆”校本课程以传统文化为课程素材,旨在通过课程开发,实现两校学子共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在课程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加深双方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可和认同。
针对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展情况,两校常常进行线上交流,学习对方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建设经验,尤其聚焦于书法、篆刻、剪纸、传统文学典籍阅读、乡土地理考察等针对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的目的,富春中学和香港啬色园主办可艺中学在上述特色课程群中挑选适合两校共建交流的课程,整合传统文化为要素的课程资源,互通有无,制定课程建设计划,共建“同心圆”校本课程。
在前期“同心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之上,两校开展线下的师生访学交流,共同体验“同心圆”校本课程,两校师生既能体验到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类课程,又能在对方学校看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落地生根。
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杭州银湖实验中学以“国际化、生态化、信息化”为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近几年,学校先后与10多所国际学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开展“国际校长论坛”“中外学生同堂上课”“海外游学夏令营”“STEAM教育合作”“中外师生互访”等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并开发为校本国际课程,被杭州教育局授予“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称号。
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寻找英语、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等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强调各学科课程的全球视野,注重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学习外语,了解国际问题,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以及对其他国家人们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校园国际文化节活动、海外游学交流、接待来访的外国学生和选派部分师生出国留学等方式,杭州银湖实验中学让学生对国外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异国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领略世界的多元化,感受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加深学生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杭州银湖实验中学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拓展课程,向学生传授国际知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学校挖掘教师、家长资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调查、对比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加深对国际世界的认知,形成包容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