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易梵 通讯员 夏晓楠
在警徽闪耀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人,用忠诚与担当诠释着警察的使命,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着平安的篇章。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聚焦两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岗位却同样坚守初心的警察:一位是即将告别警营,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公安事业,屡破大案要案的老公安;一位是坚守在车水马龙间,用标准手势指挥交通,守护道路安全的交警。
他们,两代警察的代表,是公安队伍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他们的故事,见证了富阳公安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不变情怀。
方玉长:从警40年,是警队的“定海神针”
“择一业而终一身,一身警服一生骄傲。”从1985年到2025年,从基层民警到警队的“定海神针”,方玉长从警的40年间,不仅书写了自己的成长史,更见证了富阳公安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无论案件大小 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要紧事
方玉长1965年出生,1983年进入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学习,是富阳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民警。“一开始我被分配到新登派出所当‘管区民警’,分管当时城阳、南津、灵山三个乡。”方玉长解释道,当时的“管区民警”和现在不一样,从家长里短到偷抢,什么都要管。
方玉长人生的第一个案子和两只“消失的兔子”有关。
“那个时候是冬天,我记得天气特别冷,农户家的两只兔子在半夜里被偷了。”由于是第一个亲历的案件,方玉长对于案件的细节记得格外清楚。“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穷啊,两只兔子丢了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大事情。”方玉长说,当时看到农民着急的样子,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人生中的第一个案子办得漂亮。
上世纪80年代的富阳农村没有监控,案件调查全凭一张嘴、两条腿,方玉长只能在寒风里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人看见过两只兔子。“案件发生在半夜,既没有目击者,也没留下什么痕迹,作为一个‘新兵蛋子’,我当时毫无眉目。”排摸了一个多礼拜,方玉长终于在村民那得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嫌疑人的姓氏有四只脚。“村民不肯说名字,但也算给我们缩小了范围,后来锁定了一个姓‘马’的嫌疑人。”
方玉长通过轨迹分析锁定盗窃嫌疑对象,后传唤审查找到了突破口,最后成功破获此案。“现在想来是个小案子,但却也足够刻骨铭心,时至今日,还能回想起当时复杂的心情,既有雄心壮志又有紧张焦虑。”方玉长说,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懂得了无论案件大小,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要紧事,需要他认真对待。
为了侦破案件
再苦再累都能扛
1988年,那时的方玉长经过三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刑侦民警,也是在那一年,他碰到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案子。
“1988年冬天,在渌渚的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方玉长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很唏嘘,“是一名年轻女性,我们到的时候,发现现场特别惨烈。”案件性质恶劣,方玉长和同事们都憋着一股子气,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
方玉长和同事们以新登镇为重点,一路排查至附近乡镇。“当时新登镇的常住人口有10万余人,我们主要排查年轻、上夜班的男子。”方玉长说,由于线索有限,排查工作量大,案件侦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近住在招待所里,我记得那个地方黑不溜秋的,还很冷,有时候连轴转,饭也顾不上吃,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侦破案件,方玉长和同事们再苦再累都能扛。有一天,他跟某个工厂的保卫科长聊天时得知,厂里有个职工最近不太正常,“他总是说,最近太阳开出来是灰蒙蒙的”。方玉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条有效信息,立即对这个职工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事发地是这个职工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同时据目击者说,当天看到一个戴着工人帽的人尾随在这个女性身后,他的自行车还会发出‘噶滋噶滋’的声音。这些全对上了,最后犯罪嫌疑人自己也招了。”方玉长说。
“科学技术
是刑事侦查的第一战斗力”
这个案子成为方玉长从警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秉承着这份初心,他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随着岁月的沉淀,成为派出所所长。在新的职位上,他也有了新的思考。“那个时候的刑侦技术还在起步阶段,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方玉长说,当时无论是拍照片、洗照片,还是现场勘测、指纹提取,或是尸体检查,都要自己来。“这些相当于警察的基本功,无论现在技术怎么发展,这些基本功和传统的破案手段还是无法被取代的,但在当时,一点小小的技术进步,都可能是案件突破的重要线索。”
2001年的案子,就是通过一枚指纹,发生了转机。
当时,方玉长任灵桥派出所所长,这一年发生的“620灵桥案”轰动全国。“我们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方玉长回忆道,一进门便看到一家人遇害的场景,六口人无一幸免。方玉长说,当年的惨状,让他这位有十多年经验的老刑警都“不忍直视”。
“当时的灵桥地区造纸厂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多,大大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凭当时掌握的线索找出嫌疑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警方以外沙村为中心,对大源、灵桥、渔山等周边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我们白天挨家挨户排查,到晚上10点开会汇总线索,常常要到凌晨才结束。”方玉长记得,最晚的一次,他们开会开到凌晨4点,他稍作休息后,便独自一人将整幢办公大楼卫生打扫干净,一直忙到早上7点。“那个时候通宵都是家常便饭,案子不破,我们哪能睡得安稳?”
方玉长说,当时的指纹比对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很多派出所,凡是带回去盘问的都会留下指纹。“由于案件一直没有进展,公安厅发了协查通报,从诸暨的一个派出所里传来了好消息:找到了!”
指纹来源于一个贵州男子,方玉长和同事们立即奔赴贵州展开抓捕。2002年3月,耗时整整9个月,终于将其中三个凶手捉拿归案,剩余的一个凶手也在2020年落网。
“科学技术是刑事侦查的第一战斗力。”方玉长感叹道,现在的刑侦技术越来越科学、完善,一方面增加了犯罪成本,减少了部分犯罪的可能性,但是另一方面,也催生出了新的犯罪手段。“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远要比罪犯走在前面。”
同事说
“他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方玉长在新登、渌渚、灵桥、常安、大源当过派出所所长,后又任公安富阳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2025年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即将光荣退休。目前方玉长退居二线,负责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们的退休生活也搞得有声有色。
“公安系统退休干部共有240多位,由于早年间身体透支比较大,所以大多身体不太好。”方玉长说,做老干部工作和破案一样,都需要细心和热心。
为了让老干部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他积极推动组织机构正常化,成立5个党支部,丰富老干部活动。“我们组建了门球、摄影、书画、秧歌队等兴趣小组,其中门球小组成绩特别好。”方玉长还设立书画摄影专栏,将老干部们的作品集中展出。平日里,他关心每一位老干部,100多位老干部家中都留下过他慰问的身影。在他的努力下,单位被省老干部局授予“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
2024年1月,他还拉起了一支40余人的“老干部宣讲团”,目前已经开展了28场宣讲。同时,他还组织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利用专业优势协助司法调解,比如法医出身的老干部在红十字会传授急救知识、水上派出所退休的老民警参与水上救援等。另外,还给老干部开了一块20余亩的‘初心菜园’,让老干部们能吃上自己种的菜。
“他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在同事心中,方玉长就像定海神针,他在公安战线上默默耕耘40年,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守护着一方平安,传承着公安精神,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施鑫灿:在平凡岗位上,守护一方交通安全
施鑫灿是一位青年交警,在龙羊中队专职负责事故处理。1998年出生的他,符合大多数人对于警察的想象,高大、帅气,穿上一身警服,便把英姿飒爽写在了身上,更把责任与担当扛在了肩上。作为警队中的新人,三年如一日扎根在龙羊山区,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一方道路平安。
学会方言 打好“群众基础”
2021年,施鑫灿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进入了富阳公安队伍。施鑫灿告诉记者,他在学校里学的是交警专业,但跟大多数男生一样,他对于警察职业的想象是能破大案,匡扶正义,“直到真正走上岗位,我才知道,交警工作也需要那么多的‘隐藏技能’”。
施鑫灿进入龙羊中队碰到的第一道难题是语言关。“我是渔山人,方言和龙羊地区不太一样。”施鑫灿说,对于民警来说,特别是在乡镇的民警,方言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巧。“像龙羊这样的山区,留下来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你操着一口普通话,和老百姓的距离是没办法完全拉近的。”
为了尽快学会龙羊话,施鑫灿吃住都在所里,一周才回家一次,抓住机会就跟着前辈学习经验,平时还经常主动去村里找老人聊天,渐渐地从能听懂方言变成能说方言。施鑫灿笑称这是一个“被动技能”:“我现在能自由切换,跟龙羊人就说龙羊话,回渔山又能说渔山话。”施鑫灿在辖区村社开展巡回宣讲及流动劝导工作,以多样的活动形式向老百姓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
做警察
就是要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施鑫灿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总是会为老百姓们多想一步,让老百姓能“少走一步”。
2023年,施鑫灿处理了一起摩托车和行人相撞的事故。“当时这个行人挑着担子走在桥上,摩托车在他的后方将他撞倒了,行人的右腿严重骨折,骨头都歪了。”施鑫灿说,从现场看明显是摩托车驾驶员全责,而且当事人还是醉驾,但由于没有监控证据,当事人谎称是后方的一辆车子撞了他们两个,才导致行人受伤。
为了能找到证据,施鑫灿仔细检查事故摩托车辆,终于在摩托车的前轮胎上找到了笔尖大小的“关键证据”,同时又调出了附近的所有监控,逐帧查看后,均没有发现当事人口中车辆的踪迹。“由于山区不少群众对交通事故处理存在误区,所以发生事故后,后续的处理会更加复杂。”施鑫灿说。
“那个大伯年纪也挺大了,本来一家人就以务农为生,加上低保勉强能过日子,现在大伯的腿行动不便,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也没了。”施鑫灿说,当时大伯伤势还挺重的,他就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后续也多次去大伯家里看望,希望在生活上能帮帮他们一家人。
事故后的一段时间,施鑫灿偶然得知对于大伯这样在事故中受伤没有得到妥善赔偿的,可以申领一笔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于是,他立即联系大伯,帮他填写了申领材料,成功领取到这笔补助金。“能帮一点是一点,做警察的不就是要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吗?”施鑫灿说,现在在路上偶尔还会碰到大伯,见到了就会关心一下对方的情况。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是他的座右铭
在帮人的时候,施鑫灿坚持“帮人就要帮到底”,在处理事故时,他也有着“不依不饶”的劲儿。
龙羊地处山区,道路情况复杂,监控死角多,极大地增加了还原事故经过的难度。“有一天晚上12点,是我值班,接到群众的报警电话,称在等红绿灯时被一辆转弯车辆给撞了,对方还逃逸了。”
施鑫灿回忆道,当天的雨特别大,他赶到后仔细勘察现场,全身都湿透了,可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于是又赶紧回所里调出沿路所有监控,但是受天气影响,监控也都看不清楚。施鑫灿只能再次回到事发现场寻找线索。
“没想到肇事逃逸的驾驶员弃车而逃,却将同行的人员放在了路边,让我逮个正着。”施鑫灿连夜给该人员做笔录,一直到凌晨5点才结束,然后又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对肇事司机进行抓捕。第二天早上8点,顺利抓到了犯罪嫌疑人。
2024年,施鑫灿共办理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案件20起、刑事行政案件30余起,破获5起肇事逃逸案件,同时还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
施鑫灿的朋友圈置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八个字,他也一直用这八个字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哪一个岗位,我都会做好每一件小事,对得起我身上的这套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