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宛若一阙宋词 一路幽幽静静地流去~~~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宛若一阙宋词 一路幽幽静静地流去
富春江:宋韵悠悠 文脉绵绵
纪录片《宋之韵》视频截图

20集电视纪录片《宋之韵》,开篇第一集就把宋词比作富春江:

如果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壮阔,旷莽浑厚;那么宋词则像自古就以风景优美而闻名的富春江,一路幽幽静静地流去,一曲一种气象,一弯一种景色。水的碧绿,山的青翠,都那么含蓄有致,秀丽无比。

这是中国第一部以电视纪录片方式表现宋词和宋代词人的电视作品,创作历经13年,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如此精妙的联系,让宋词和富春江的神韵相映成趣。

是啊,富春江本身就是一阙宋词,江水缱绻,韵味悠长。

难怪,“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写下《满江红·暮雨初收》,写富春江“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滩飞翔和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愉。

山水如诗,养眼养心,怡情怡性,赏心悦目。

黄玉林/文 

范仲淹与富春江畔的小隐书室

在睦州任过职的范仲淹,专门为富春江畔的小隐书室写了一首诗,这首名为《留题小隐山书室》的五言律诗,后来成为其代表作品之一: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前两句,一条小路通向桃林深处,桃花的红映衬着山中的苍绿。两个“小”和一个“隐”字,巧妙地点了题,意境幽深,节奏感、音乐感、色彩感都特别强,一读就惊艳了。

小隐山地处富阳城北,离城不远,诗人写出了小隐山的闲适安静,没有是非,也无须追求名利。

吸引范仲淹并让他赋诗一首的,绝对不会只是小隐山的闲适。“小隐山书室”是北宋富春谢家的书室,谢家的谢涛与范仲淹是多年好友,谢涛女婿梅尧臣、谢景初女婿黄庭坚,都是文坛响当当的人物。谢家祖孙三代出了五名进士和五位诗人,所以这书室也成了当时文人墨客咏诵的对象。谢涛儿子谢绛,在高中进士以后,曾与欧阳修等人共事多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酬唱诗词,游览名山。在游览中岳嵩山时所举行的赋诗活动中,还被推为“文章魁首”。

据《富春遗事》载,希深居富阳小隐山,别筑室曰“读书堂”。倚山临江,杂植花果,沼荷稻圩,环流布种,颇称幽人之居。其词亦“藻然轻黠”,与众特异,如《夜行船》: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希深”,是谢绛的字。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

谢绛另写有《小隐园诗》,诗云: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因寻小园隐,忽见群芳发。昔梦宛可记,灵契方兹达。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小隐山书室前,筑双松亭,谢绛写有《双松亭》,后人以诗为据,尚能想象当时情形:筑居喜物外,披迳穷木末。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发。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林梢闪猿陨,石罅憖衔月。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

“木末”是树梢的意思,看得出,双松亭地势较高,所以能够“望远孤兴发”,可惜如今已难觅旧踪。

目前只能确定小隐山大致的范围,确切的位置在哪里,尚无定论。2020年,在小隐山附近,达夫路最北端的小垄桥头,建了古色古香的“小隐书屋”,作为一处城市书房,供市民免费阅读。

让人诗兴大发的富春诗之江

一江春水属于诗人,千山万岭容纳心间。富春江,是一条能让诗人诗兴大发的诗之江。

宋代大诗人陆游因仕途坎坷,偶生遁世之念,但是在富春江上看到民间社日活动的热闹场面,仍然表达了他热爱生活的一面,他写《泛富春江》:“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有意思的是,临安于潜人释文珦游遍东南各地,也写了一首《泛富春江》:“梦寐羊求客,清游乐此邦。一篙残腊雨,千古富春江。岸转青螺合,烟明白鸟双。洗除名利迹,滩濑日春撞。”诗中残腊雨、富春江,早已脱落了自然本色,染上了诗人的喜怒悲欢。

人只有在茫茫黑夜中才能更真实地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和思想的运转,只有在绝对孤独的情境之中才能更清晰地反省人生认识自我。徐集孙写了《夜过富春》:“夜船摇兀当乘槎,得与僧俱似出家。数幅征帆抛草渡,一团幽梦绕梅花。风传山县残更漏,潮练霜江淡月华。所恨钓台眠里过,矶边不及理渔车。”南宋诗人王十朋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宿富春舟中》:“苦雨冷朱夏,小舟眠富春。馀生今可乐,归作太平人。”

生活不能没有鲜花,人生不能没有性情。《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赠妓琼芳》是北宋词人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全词感情自然真切,音韵凄婉,直抒胸臆。

宋人作诗,向来不就物说物、就景绘景,而是由此及彼,喻意双关,在物与景的描写中别有寓托。方回写《富阳田家》:“自从丧乱来,懒复治生事。行行过田家,因之动幽意。早稻青已黄,晚稻亦垂穗。霅霅割稻声,自与割草异。是时秋欲半,蒲柳风日脆。儿卧牛自行,客熟犬不吠。螃蟹出篱间,茅茨临水际。使吾劣有此,亦足活老稚。宦学四十年,进退两不遂。扶犁手尚可,奈无可犁地。”

《夜下富阳不寐二首》之一:“夜寒吟至晓,独立思冥冥。浪聒风兼水,光摇火似星。微劳何足叹,大患累曾经。更念行船者,筋骸不暂停。”

《夜下富阳不寐二首》之二:“橹声戛鹅鹳,风紧已为霜。少假愁人寐,焉知旅夜长。天寒星烨煜,江阔树微茫。底用胥涛急,吴亡越不亡。”

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壮志未酬,不管是前途凶险、思有郁结,他们都能在观照自然、神游富春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

武衍写《送蕙坡赵富阳赴高邮元幕见次》:“相逢客里便相叹,握手真能出肺肝。买得酒尊曾共酌,带来诗卷每容看。旧闻游宦多知己,今喜公朝与好官。一片淮云千里月,觐圭何日入长安。”人生就是一场送别。送别朋友,送别亲人,也是在送别过去,送别青春。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生命悄然流逝,而身后,依旧是绿水悠悠、风尘仆仆…… 

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写了一首《富阳》:“不到江湖恰五年,歙山青绕屋头边。富春渡口明人眼,落日孤舟浪拍天。”仅据此诗还不能断定范成大从富春渡口逆流而上到场口,但是,肯定会让我们感叹,人生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仕途还是荒野,思想与身体一起行走,情感与风光一块漫游。

苏东坡留下的富阳诗篇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二任杭州,在他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的人生中,杭州是难得惬意的时期,自比唐代的白居易。无论工作,抑或闲暇旅行,苏轼多次到过富阳,这么有趣的人,自然会在富阳留下许多精彩的诗篇。

熙宁六年(1073年)正月,苏轼奉命出巡州内所属县,李佖先行三日并在风水洞等候苏轼。为答谢李佖,苏轼作《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金鱼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出城三日尚逶迟,妻孥怪骂归何时。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由杭州往富阳,沿富春江而行,春山已经很美,又有春禽磔磔,不可无诗,路途遥远,需要有人与他说话。急急追赶李佖,感谢李佖“相待”。句句押韵,急促跳荡,正好反映了苏轼巡视途中的轻松愉快心情。遗憾的是,因为“世上小儿夸疾走”句,这首诗后来成了苏轼“诽谤新政”的罪名之一。

这次出巡,苏轼写了著名的《新城道中二首》,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进行了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透露出一种归隐之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其中第一首“野桃”“溪柳”一联,汪师韩以为是“铸语神来,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富春江支流葛溪的源头,有一道叫作浮云岭的山峦,春天樱花盛开,秋天红枫满山,是杭州近郊著名的休闲旅游点。但是在东坡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熙宁七年(1074),东坡因捕蝗至浮云岭,作《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寄子由,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

第一首写捕蝗所感:“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诗人用典故表明因捕蝗劳作之苦,怀念子由,但山川相隔,寄书无由,更觉痛苦。虽然满腔义愤,欲诉无人,但诗人仍想要“理蝗余”,努力做好蝗灾的善后工作。可见诗人是一个积极为民做事的实干官员,又是一个心系亲人的人、内心痛苦无人可诉的孤独者。

第二首写山行疲苦之感:“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感慨遥深,用词精切,写出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所以特别真切动人。

富阳宋代文人孙邦、李宗勉

富春江灵气盈江,富阳代有文人出。宋代,富阳出现几位很有影响的文人,如新登孙邦、常安李宗勉。

出生于新城县的南宋著名文学家孙邦曾作为使节出使金国。孙邦还到吕城,拜谒六世祖“孙陟庙”,并留题于壁,写下了《吕城谒祖庙》诗:“吾祖持兵镇此都,投身九死定全吴。一朝流矢中眸子,千载忠魂列霸图。墓木但遗枫合抱,庙庭还有像完躯。英雄未必输张许,青史功名定有无。”

“张、许”即唐朝忠烈张巡、许远。许远为新登乡贤,“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抗击叛军,不屈而死。孙邦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于秦桧一派的攻击,孙邦被罢官,罢官后,回到胥口老家,隐居在崤山下。晚年,孙邦以新登“崤山”之名,集著为《崤峰集》,可惜今已散佚,《全宋诗》及《新登县志》中还收录有诗数首、文一篇。2021年12月出版的《新登文丛》之《新登古诗选注》,另录其《妙香堂》等三首。

宋代文人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水,赏亭则诗题于亭。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李宗勉,字强父,富阳古城(今常安镇)人,写《题秀江亭》:“经行塔下几春秋,每叹无缘到上头。今日登临方觉险,不如归去卧林丘。”一首诗就是一片风景,一首诗就是一种心境。

宋人诗词中频频出现的“孙仲谋”

富春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富春儿女,而有一名富春儿女的杰出代表,经常出现在宋人诗词中,出现的方式也很有特色:“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其中“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对孙权(字仲谋)的赞叹之语,辛弃疾这首词里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将其发扬光大。这真是有意思,赞美孙权,不说“做人要做孙仲谋”“打仗要像孙仲谋”,而是站在孙权父辈的角度,“生子当如孙仲谋”。富阳家庭教育应该沾着光了。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佳作,词的第一句即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感叹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刘克庄,词风豪迈慷慨,是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的,他写《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辰翁在《金缕曲》中也不由自主地赞叹孙权 :“夫君自是人间瑞。叹生儿、当如异日,孙仲谋耳。”

史正志写《新亭二首》,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赞美孙权,而是说西北对东南,相差远了:“龙盘虎踞阻江流,割据由来起仲谋。从此但夸佳丽地,不知西北有神州。”宦游天涯,免不了触景生情,临风发感。

胡安国在《舟入荆江东赴建康》中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是赤壁、柴桑、建康、京口、江东等都容易让人关联到孙权:“路经赤壁怀公瑾,水到柴桑忆仲谋。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心与物游,情与景谐。

黄庭坚自是要赞扬他的富阳亲戚,他在《次韵答柳通叟问舍求田之诗》写得更为高明:“少日心期转谬悠,蛾眉见妒且障羞。但令有妇如康子,安用生儿似仲谋。横笛牛羊归晚径,卷帘瓜芋熟西畴。功名可致犹回首,何况功名不可求。”

富春江一江诗词。江水滔滔,宋韵悠悠。文脉绵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资讯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人文
   第08版:天下
富春江:宋韵悠悠 文脉绵绵
富阳日报人文07富春江:宋韵悠悠 文脉绵绵 2023-09-18 2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