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倪华华 通讯员 蒋平凡 徐菲南 实习生 蒋怡
江滨社区坐落于富春江畔,绿树成荫、草木葱茏,看见青山、闻到花香,有天河富春湾、春江花园、山水华庭、天河花苑、春江花月5个封闭式物业小区。其中,山水华庭、春江花园小区已成功创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江滨社区通过层层发动、寻根破源、规置整合、联办协办,念好“定、硬、软”三字经,奋力践行垃圾分类新高度。
定物业考核制度,定网格管理制度
社区召开大党委、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多方会议,商议和健全物业垃圾分类考核机制,规范奖惩制度。明确要求将垃圾分类投放纳入物业服务合同,根据物业的日常管理、规范投放、台账建立、宣传培训、整改情况、暗访红黑榜等进行排名通报,并落实奖惩制度。
同时,细化各网格垃圾分类职责,落实巡查、监督、指导以及反馈制度。规定社区工作人员每周至少3次、网格员每天对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进行检查,志愿者每天对小区进行巡查,每月各网格进行一次交叉检查,并记录投放情况,对存在问题以整改单的形式反馈至物业,这也成为物业排名考核的依据之一。
硬件要硬队伍过硬
2019年以来,江滨社区垃圾投放点位从原有的103个减少至6个,完成了杂色桶清零及桶标更新工作,垃圾桶颜色及桶标正确为100%,改造建设特殊垃圾临时堆放点5个,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5个。
建好3支队伍。7名垃圾专管员,由物业严格按照招聘标准进行人员准入、培训和考核;建立以社区党员、网格员、楼道长为主的宣传指导员队伍,分片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做好源头分类;建立由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居民等联合的监督队伍,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通报。
办事有温度,让垃圾分类自觉成为习惯
重民意,促凝聚,取信于民。对于投放点的选址,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依托“党员+居民骨干”队伍,逐一入户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居民诉求不同分门别类建立“清单”,采取个别约谈、实地访谈等形式,优化选址方案,化解矛盾。关心关爱垃圾分类专管员,他们任务艰巨,是推进垃圾分类的主力军之一,维护着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转。江滨社区在注重专管员考核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这支队伍的凝聚力,通过慰问、谈心、了解生活所需等方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家”的温度。
重宣传,广覆盖,推动民行。依托建好的纵向组织体系,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入户指导垃圾分类6000余次,耐心细心、苦口婆心,用热心感染住户、用诚心换来住户的配合,达成垃圾分类共识。践行垃圾分类“AB”岗,A岗为固定岗,由小区垃圾分类专管员担任;B岗为流动岗,由小区志愿者担任。每天早晚在投放点进行桶边督导,一旦发现有错,立即现场示范、予以改进。社区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争做时尚新达人”“一路邻里手牵手、垃圾分类齐步走”等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让居民在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
作为“富春智联”试点单位,江滨社区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垃圾分类与之更好结合。社区招募“小区监督员”,鼓励居民在“富春智联”平台实名曝光垃圾分类不到位现象,共处理案件3500余件。依据“小区监督员”提供的情况,社区在第一时间进行“一对一”整改,效果明显。
今年,“富春智联”系统平台上线了垃圾分类回收服务,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上预约家电回收、大件垃圾回收等上门服务,完成回收订单后,可获得蚂蚁森林力量、环保积分和回收资金,平台的用“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自觉参与度。
社区党委书记陆丽霞说,正是念好了这“三字经”,制度先行,软硬兼施,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分类已逐步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理念深入人心,正确率由原来的30%多上升到了98%,让江滨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智慧,极大地助力了“美丽杭州”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