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8:达夫弄·醇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所见证的悲哀与坚强

  □徐瑾如

  我让圆珠笔从桌子一端滚到另一端,画出一个不标准的圆弧,思绪开始一点点回溯。

  还记得第一次看《活着》,那是初中时的晚自修,我从教室角落里的书架上抽下一本书。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水蒸气混合了闷热空气像是在鼻腔中塞入棉絮,难以呼吸。我记得班里笔尖在纸面上滑动的声音,杂糅在擤鼻涕和打喷嚏的声音里,带着腐朽的霉味。连纸张都被湿气晕湿,可以捏出水来,几页翻下去,指尖像是沾染了放久的面糊,附在皮肤上,连滴落也是连着一根长长的丝。

  高中看了《活着》的电影,现在回忆起来,只有箱子里的皮影和鸡仔了,有点昏暗但绝不是阴沉的色调,电影的结局还是太过美好,给人感觉未来依旧是希望。我在同学们的嘻嘻哈哈中忽然想起那个初中夜晚,黏在指尖的纸张,翻着黄的底色,还有那令人窒息的悲哀。

  意识浸润了泛黄的书页,似乎回忆起一切,又似乎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我看见福贵在赌场肆意妄为,看见他第一次穿上粗布衣衫,看见他哭哭啼啼地喊自己要回家。我也看到老母在床上垂死等待失踪的儿子,看见再也站不起来的家珍,看见失血过多死去的有庆,看见那场婚礼,似乎是全书里仅有的亮色,但是那喜庆的红色被加上滤镜,变成一片血红,变成染血的床单,变成孩子与大人不约而同的啼哭。

  像是一场悲哀的具象化,大片大片不甚清晰的黑色被泼到了泛黄的墙面上,有人带着镣铐,在墙角爬行。连仅有的灯光都是遥远的施舍,被蒙上油纸一般模糊了。

  思维进入了死胡同,黏滞着,像是一湖死水。

  有人说,他们不害怕那些痛痛快快捅过来的刀子,不害怕那些可以酣畅淋漓哭一场的情节,只害怕那些压抑的,沉闷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剧,也许,《活着》就属于后者。我一直以为那些可以让我大哭的,让我在深夜辗转难眠反复思考的才是好书,后来才意识到,还有一种书,它带给你的感觉像是已经结了痂的伤口,时不时来一点细微的痒与痛,只要试着用指甲一拨,便能回忆起曾经受伤的撕心裂肺来,只可惜伤口已经在愈合,我连哭都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了,但是那块痂永远在那里,似乎从未想过功成身退,从心口脱落。

  福贵,这本书的主人公,过着悲惨的日子,赌博输了家业,被抓去当兵,甚至是失去妻子儿女。但这种悲惨在那个年代并不是特殊的事情,说悲惨,他也只是一个当年人们的缩影罢了。

  思绪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找到一条逼仄的小道,滋溜一声窜出去了。

  我想,《活着》最大的悲哀,是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需要去经历战争,那些个为了争取工分拼命从床上爬起来干活的日子也很遥远,但是,也许人与人的悲欢无法相同,也许人与人的情感的的确确可以产生共鸣。

  因为我们一样在生活中挣扎。我看见生活像是大山一样沉甸甸地压下来,有人在山下努力挣扎,为了防止自己被碾成肉酱将身体扭曲成各种形状,为了多呼吸一口充溢着尘土的空气忍受折磨。

  我放下笔,觉得主题越来越发散,于是下意识搭筑了摇摇欲坠的高墙,想要把主题限制在一个区域内。

  但是啊.……

  活着,活着,我已经打算写这个故事,难道人的一生只有一个主题吗?

  这样想着,我推翻了原本就根基不稳的高墙,任凭思绪越飘越远。

  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悲哀,又到底是什么悲哀呢?

  我记得书里,福贵和家珍为聋哑女儿说婚事,得知有个城里的工人看上了自己女儿,第一个反应却是担忧,这种担忧一直到得知对方跛脚才缓解,开始欢欣鼓舞。

  在书中故事都被蒙上了悲惨滤镜的时候,这个场景如此清晰,似乎它已经不需要任何修饰了,这个场景本身就是那么真实,真实到悲伤。

  也许就是因为真实,我甚至无法说出什么命运不公之词,每一个角色的死亡都是那么荒诞甚至随意,在网络小说里,不会有这样重要的角色死法如此简单,但仔细想想,又完全有理由。它带着浓浓的悲剧色彩,人与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命运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几颗豆子就足够害死老人最后的希望。

  也许这就是让我们也会感同身受的悲哀。

  总有那些倚老卖老的人说,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被抢走了糖就是失去了全世界,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考砸了一场测试也是一次崩塌,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蚁穴便是最大的城市,哪怕自己的世界是一座山,也不应该觉得那些为失去蚁穴哭泣的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悲惨从来都是相对性的,我们都感受过这种悲哀。

  面对真实时内心的无力感不会受时代限制,只要袭来一样是铺天盖地。谁没有做过那些个美梦?谁没有期待过猫头鹰飞到自己窗台?

  但是啊......我们终究还是普通人,猫头鹰不会降落在我们窗台,唱歌一样跑掉,好不容易写的小说放在网上,几个月过去依旧是无人问津。到最后还是回归了生活本质,或是柴米油盐,或是高数英语,现实把所有幻想压垮,似乎稍微停下来喘一口气,就会被急匆匆向前的人群落下,连普通人都算不上了。生活不仅仅有读不懂的诗和抢票永远不成功最终抵达不了的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到最后,我们还是活着,那些理想,在生活面前,只能被扔进尘芥中了。

  思维触碰到了不应该接触的地方,像是蜗牛的触角触到了物体,一下子缩回来。一股干涩从喉咙口冒出来,窒息感撅住了我的心脏,我试着放下笔,这个故事还是太过于悲惨,我担心这种评论放到网上会有人说我在装抑郁。

  不不不,不应该这样。

  我如此告诉自己,绞尽脑汁回忆这个故事,但是,没有,无论什么情节都是带着无奈与压抑的,哪怕中间几段放松的部分,也由于前面一口气憋了太久,而气喘吁吁。老人回忆自己的过去,像是将满是伤痕的身体展示给别人,手上指着每一道伤疤讲述来历,语气没有悲伤,麻木得干瘪,只有听者被里面早已干涸的情绪浸润出满眼泪花。

  活着,活着。

  迷迷茫茫,为什么而活?为了地里干不完的活?为了妻子端上来粗糙的饭菜?为了还不懂事嚷嚷着买羊的稚子?到最后,他又为什么买下那头将死的老牛?父母,妻子,战友,儿女,甚至是女婿和外孙,都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等待与他团聚了,他又为何在人世间苟活?

  我找不到理由,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的活找到理由?芸芸众生所求不过是温饱三餐,若是有远见一点,儿孙的未来,这种未来不过是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芸芸众生就在人世间为了这一点点卑微的小目标煎熬。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我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太大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更何况我只是大一,区区十八岁,还没完全走出象牙塔,人世险恶对我还太过遥远,所谓的死亡,也仅仅是小说电视才会有的字眼。二十五岁之前的三观都是易碎品,不要轻易输出,更何况是生死的观念呢?

  但是,但是……我总要积极一点。

  我回头看看赶着牛回家的老人,无数苦难压弯了他的脊梁,眼睛里污浊不堪,丝毫没有英雄的清亮坚毅。他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和我一样,也是个普通人。

  忽然想起那首歌,说,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有点无奈,甚至不够正能量,但这是事实。

  我既然还活着,不就应该继续活下去吗?只要还剩下一口气,不就应该继续喘出来吗?

  没有什么理由,我活着,就应该继续活着。管它什么未来如何,我就是要活着。

  也许这才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有些时候死很容易,活着反而难了,但是,没有什么其他理由,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活下去,包含了一个人最后的倔强,这种蕴含在我们生命里最本能的力量,像是顶开岩石的幼苗,忍耐了所有不公,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场搏斗。

  我想,也许这个搏斗可以配上最热血的宣言。

  也许,每一个活到现在的普通人,都是英雄,而日趋增长的年岁,毫无疑问便是为人忽略的勋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富阳党建
   第06版:城事
   第07版:资讯
   第08版:达夫弄·醇文学
鹳山东麓言子陵
外婆的菜园
荻花之舞
我所见证的悲哀与坚强
富阳日报达夫弄·醇文学08我所见证的悲哀与坚强 2021-02-23 2 2021年0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