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6:时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城市到乡村,从社会到生活 老照片里的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城市到乡村,从社会到生活 老照片里的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叶盛高:用镜头记录富阳变迁
1980年富阳城区的黑白照片
1993年富阳城区的彩色照片
排队买白糖
大哥大代替了有线电话
  记者 骆晓飞 实习生 章雨齐 潘雨含

  你知道40年前的富阳是什么样吗?曾经的富阳城区有多大?老富阳人又是否记得你曾经走过的桂花路、老弄堂、老小区、老农贸市场?40年波澜壮阔,40年沧桑巨变。翻看摄影家叶盛高的老照片,你会有一种穿越感,就如打开了一台电影留声机:23张相同角度的“富春湾”照片从黑白到彩色到全广角,让我们看到这座城市“长大长高”了;排队买豆制品、白糖,脚踏车水,挑井水,一户农家的建房变迁,在广场公园里健身、起舞……一幅幅照片诉说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也让我们从中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现代的美好生活。

  富阳,每天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照片,凝结着不同历史画面的故事。40年里有无数个故事在时代更迭中悄然发生,透过照片仿佛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听着叶老的讲述,我们还能感受到照片中沉淀着的岁月与历史文化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的那个富阳。

  23张全景照见证富阳城市一点点“长大”

  建筑是城市成长的年轮。城市地标性场景周围建筑的变化,则像是从时代的土壤和气候中“长”出来一样。看叶老在同一角度、不同年份拍下的23张富春湾岸线的富阳城照片,连起来看就如延时摄影般奇妙:感觉城市在一点点“长大”。从黑白到彩色,从接片到超广角,对比强烈、一目了然。我们仿佛行走在时间的漩涡中,感受着富阳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城市建设发展变化。

  叶老的这个文件夹叫“富阳变迁”,从1980年到2018年,23幅富阳城全景照里,美丽的富春湾一直没有变,变化的是岸边的这座城市,几年一个模样,越变越漂亮。“这是我热爱的摄影工作,我热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河,这也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缩影。”叶老如是说。

  叶老从1980年第一张黑白照开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个下雪的冬天,被积雪压弯的树枝作为前景,站在鹳山最高处俯拍,富阳老城区面貌一览无余,清晰可见富春湾、实验小学……附近整齐排列着的低矮小房屋现已被拆除,却被老照片永久纪录。

  1981年,叶盛高仍然选择登上鹳山,寻找一个更高的位置并选取与前一年相同的角度,准备用三张照片连接成一张全景长图,叶老说:“我把拍摄好的三张照片寄给北京的高明义记者让他帮我完成接片,整个富阳老城区都集中在这张照片上了。”叶老当时想要拍下更广阔的全景,但因器材限制没有广角镜头,也没有接片的技术,只好让北京的记者帮忙。

  城市在黑白照片中慢慢扩大,曾经被认为是富阳第一高的鹳山逐渐满足不了俯瞰全城的要求了。1982年,叶盛高登上了当时的县政府招待所,也就是如今南国大酒店所在的位置完成当年的拍摄。照片以刚刚建设完成的桂花路作为对称轴进行拍摄。据叶老回忆,桂花路原来是一条自然土路,周围也没什么高楼大厦,还是一片田野。而新修整的桂花路宽敞明亮,路两边的高楼商厦也越来越多,“当时的老百姓还觉得建造那么宽阔的马路太浪费了,哪像现在又嫌太窄了。”叶盛高笑着说。

  翻过一张张老照片,我们看到照片里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但富春湾始终在镜头里。时间到了1993年,这是一张彩色照片,错落有致的楼房很是醒目,“虽然彩色照片早已经流行了,但总感觉彩印技术不过关,加上黑白胶卷自己洗印比较方便,一直拍的都是黑白照片。”叶老解释说,那些年彩色胶卷技术还不过关,全杭州也只有一家影服中心,富阳还没有洗印彩色照片的地方,所以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才慢慢用上彩色胶卷拍摄。

  1994年,叶盛高拍摄位置换到了城东的石宕山,他说城市的扩展需要更高的拍摄位置才能放眼全城,这是从东拍到南最佳的位置,之后每年的照片都摄于此。1994年的这幅全景照很是眼熟,它被广泛用于各种宣传媒介上,照片中作为前景的是几簇红艳艳的映山红,富春江第一大桥赫然醒目,视线明显开阔了很多。之后几年的照片见证了狮子山花园的形成,原先茶叶山旁边的池塘越填越小,直至2000年,城市规模与如今基本相似。从2002年开始,照片中的原人民医院大楼和南国大酒店在老照片中慢慢“长高”至2004年完工建成。

  今年,88岁高龄的叶盛高由于身体原因住进了区中医院,但住院期间他还是丢不下手中的相机,他在住院大楼17楼窗口用10mm的超广角镜头拍摄了漫天粉紫色的绚烂晚霞。至此,叶盛高用23张全景照片记录下了富阳四十年来城市建设的变迁。

  用相机拍下历史,用照片记录富阳变迁

  23幅全景照只是叶老整理出来的很小的一部分,他分门别类创建了三十多个文件夹,大文件中还归类了许多小文件夹,里面的照片记录了近几十年来富阳的城市乡村甚至个体农户的发展变化。

  打开“今昔通信变化”,1992年拍摄的照片里,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打着座机电话,这是有线电话进入农家的一年。第二张是坐在船头的青年手拿大哥大微笑着交谈,这一年是1994年。接下来是1999年拍摄的农民在田边使用已普及的小灵通画面和2018年年轻人在凉亭中各自玩智能手机的画面。

  叶老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组富阳公交车发展的照片。1988年,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在庆祝公司正式成立的横幅前合影留念。这一年,富阳公交车开始通车,在此之前人们外出通常主要依靠自行车和营运载人的三轮车。不过当时通行的公交车也只是从普通长途客车改装过来而已。直到1990年才出现新的中巴车。1998年,时间停滞在身着红衣的女士踏上停在老站牌边的黄色小公交的一瞬间,此时的黄色小公交已经是富阳通行公交的第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公交车不断更新换代。2008年照片中出现的无人售票车则被在2015年拍摄的智能化公交车淘汰。

  叶盛高的相机里不仅记录着富阳各种公共事业的今昔对比,同样也留存着人民生活在漫漫时光中发生的种种改变。

  “一家农户、三次建房”的文件夹里有着三张同一家人三个时代不同房子的照片。第一张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泥房,泥房由被留有风雨侵蚀痕迹的黄色土墙构成,墙面还有一大块白色涂料,就连边上的水缸竹篮也透露着久远年代的气息。第二张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砖混房,房子已经从小单间变成双层楼房,墙面简单的涂着水泥并没有太多修饰。第三张则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别墅洋房,洋房的楼层加高为三层,外墙贴上了红色白色的瓷砖,楼前甚至还留有一个小院子,院子外还有贴好红白瓷砖的大门。叶盛高在照片上备注着“三桥牌楼村金关林和妻子载水娟勤俭持家,积极劳动,日子一天天富裕后把余钱都用在建造住房上,生活越过越幸福!”“现在他们又造了新房,只是我还没有去拍。”叶盛高说。 

  一组名叫“人民生活富裕幸福自由快乐”的组照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共十一张照片,多是近些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活动,有霓虹灯下集体起舞的大妈们,有公园树边拉琴唱歌的爷爷奶奶们,还有围在池塘边钓鱼的老老少少们。场景各有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所有人都洋溢着笑容。改革开放的大门一敞开,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起来了,物质的追求得到满足,精神的追求也不落下,休闲健身、外出旅游成为常态。

  改革开放40年,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欣欣向荣。一张粮票、一张布票、一张肉票,见证历史的票据反映出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的匮乏和人民生活的窘境。辗转日复落,更迭又一年。一张张微微泛黄的照片,就是这个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每一个片段、每一份回忆、每一次变迁,都是历史上值得珍藏的印记。未来,这些带着人们满满记忆,见证城市发展历程的相片,又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1978年重拿相机,开始记录富阳

  叶盛高今年88岁,是富阳德高望重的一位摄影家。他18岁开始工作,在多数人都不知道相机是什么的上世纪50年代他就学会了摄影。拿起相机拍照其实是因为他的工作——叶盛高最早就职于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际处,在省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宣传科工作,主编对外宣传资料,兼任导游和摄影。在此期间,叶盛高接待了六十多个国家的首脑,为他们介绍浙江各地美景,同时也用相机拍摄下了各国领导人游览时的照片。叶盛高清楚地记得,1954年3月10日在刘庄为毛主席拍摄了留念照;1957年4月26日为周总理陪同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游览西湖时的照片,在2006年“百年经典杭州暨市长奖”大赛中获得金奖。1955年为方便来杭外宾游览,编辑出版的首册对外宣传专用的《杭州西湖风景介绍》一书中,全部照片均为叶盛高所拍。“这些照片一方面是作为珍贵的影像资料,另一方面会作为一个纪念礼物送给外宾。”叶盛高说。

  然而在1958年叶盛高被划为右派,此后他就回到富阳乡下务农,自此搁下相机20年。再一次拿起相机已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48岁的叶盛高平反并被分配到富阳县文化馆任专职摄影干部。重新拿起相机的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一般,“当时会拍照的人不多,也没有类似报社、电视台等专职的宣传单位,那时感觉宣传富阳、记录富阳的担子就在我身上,我得去承担。”叶盛高从沉甸甸的相机中找到了使命感。当年他还负责“富阳画廊”的建设,“画廊”展示的正是他拍摄的富阳风貌等图片,这些照片也见证了富阳的发展变迁,“尽到了一个摄影工作者的责任,为后人留下了一点回忆”。

  如今,叶老将这些年来的照片全部扫描变成数字化的图片,并存储整理归类。打开一个个文件夹就像打开了一部富阳的发展变化史,从黑白到彩色,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情结的照片,浸润着一座城市的底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老照片的魅力,无声胜有声。时代的发展还可以从叶老摄影器材的更迭显现,从全机械的120相机开始到现在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器材也不断更新换代。40年的时光,变化的不仅仅是相机、照片类型和富阳的城市建筑,更多还有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时政
   第06版:时政
   第07版:春江两岸
   第08版:城事
   第09版:城事
   第10版:资讯
   第11版:达夫弄·记忆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健康富阳
   第15版:红绿灯下
   第16版:富春民企
叶盛高:用镜头记录富阳变迁
富阳日报时政06叶盛高:用镜头记录富阳变迁 2018-08-10 2 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