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达夫弄·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邵雅琴:在达夫路上经历了苦难和温暖
  记者 许媛娇

  “我就出生在刻着‘郁达夫公园’的大石头这个位置。”邵雅琴指着石头的方位,回忆起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景象。她出生于1949年,从出生一直到3岁都住在这里。

  据邵雅琴回忆,如今郁达夫公园大石头的位置原先是两层楼的小木屋。邵雅琴的父亲是裱画匠,不幸的是,父亲在她3岁那年因病去世,这一变故让邵雅琴一家陷入艰难困境。“我有一个小我两岁的妹妹,家里的顶梁柱不在了,我们的生活更加拮据,母亲带着我们从小木屋搬到了达夫路上的茅草房。”她说,这茅草屋就在现在的“富春眼镜”旁边,茅草房的后面是露天电影厂。“小时候,我和妹妹经常搬上小板凳,从背面偷偷看电影。”

  达夫路上的这间茅草房,先是经历了水灾,后来又遭受火灾,每一次灾难背后,邵雅琴都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爱。

  水灾那一年,邵雅琴只有七八岁,她印象非常深:“母亲把桌子朝天,当做木船,把我和妹妹放在上面,把我们从房子里推了出来。”那时,政府也派出了小船,把她们营救到了对面的两层楼房里。那个两层楼是原先的“工人文化宫”,就位于现在工商银行隔壁。

  等到洪水退去了,把茅草房翻盖之后,一家三口又重新住了进去。好景不长,在邵雅琴10岁那年,一场火灾把茅草房烧得精光。“当时,我们都在千岛湖的外婆家,居委会一封电报发到千岛湖,写着‘家中着火’的信息。”等邵雅琴一家回到富阳后,面临的就是一无所有的局面。她说,多亏了政府的救济,才能渡过那段岁月。“政府给我们送来被子、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把我们安排到了鹳山脚下的茅草房里。”在鹳山脚下,她一直住到中学毕业。以前,她经常到达夫路上的邮电局发电报、寄信件,也见证了达夫路一天天的变化。

  回想起在达夫路上的岁月,她有许多感慨。“对这条路的记忆特别深,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也很幸运遇上了好时代,有政府和亲戚朋友的帮助,我们一家人才能有今天这样幸福的日子。”她说,后来分配到富阳文化馆工作,当时也在达夫路上,似乎这一生都跟达夫路牵连了起来。

  “现在我很知足了,特别是看到达夫路变化这么大,有这么好的发展,我特别高兴。”邵雅琴说,如今重走达夫路,心里满是感恩和幸福。

  邵雅琴,原富阳文化馆工作人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城事
   第07版:达夫弄·记忆
   第08版:金融
我的达夫路记忆
邵雅琴:在达夫路上经历了苦难和温暖
坐在树蔀头堆上 看电影
犹记音像店飘来的 音乐声
我们种的两棵香樟树还在
一口气上下了10多趟电梯
富阳日报达夫弄·记忆07邵雅琴:在达夫路上经历了苦难和温暖 2018-07-12 2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