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11:达夫弄·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鹳山上那些字
娄永根在整理资料
沙孟海的“春江第一楼”
商向前题的“毛主席纪念馆”原稿
商向前后来到富阳视察时题字
“黄苗子的“鹳山”
宋日昌在字匾装上后带夫人及两个女儿来富阳游览
宋日昌的“澄江亭”和“揽胜亭”
  娄永根/口述   陈志荣/整理

  娄永根,男,1940年出生。常安镇大田村人,祖籍绍兴。他父亲读过私塾,抗战前夕学徒满师后在场口街上开布店,同时兼营陶瓷、山货土产。他喜欢画画、写字,店堂里挂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就是他自己画的,当时,场口街上很多商店都请他写店牌。

  受父亲的影响,娄永根从小喜欢画画、写字。因父亲去世早,他过早地走上生活之路。后进富阳铸造厂当学徒,因为会画画,兼任厂工会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和宣传橱窗。1979年调入县新华书店,从事宣传及美工等工作,后又调入县城建局规划科,再调富阳县旅游局规划科,负责鹳山等风景区、旅游景点的布局设计等工作。1985年,富阳县成立美术工作者协会,就是后来的美术家协会,他首任协会秘书长,之后连任三届。还当过两届县政协委员。

  因为喜欢绘画写字,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娄永根经常性地被临时借到县里举办的各种展览会筹备组,参与布展和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期,鹳山建造毛主席纪念陵园,娄永根被抽调去那里工作,直接参与纪念馆图文以及后来鹳山文化恢复的设计、布置等工作。

  商向前抱病题写“毛主席纪念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977年1月14日,中共富阳县委决定,在鹳山顶端建造毛主席纪念陵园,还下了文件。4月初动工兴建。

  为了建造毛主席纪念陵园,富阳各地都行动起来,纷纷捐献石板,在富阳镇上工作的人,每到星期天还去参加义务劳动。我就是这个时候抽调去鹳山毛主纪念馆画油画伟人像、搞设计工作的,和我一起抽调的还有史庭荣、励国仪、沈宁等毕业于浙江美院的老师,我在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绘画的知识。

  纪念馆匾额请谁写?有人提到了商向前。商向前,1908年8月出生,山东临沂人,作品曾入选第一、第二届全国书展,当时任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他的书法很有名气,当然,还有政治的因素。请他题写是县委宣传部的事,很快联系上了。

  商向前的题字寄来了,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纸上的,可能是用信封代纸的,剪成6个随圆形,每个长和宽各6公分,那个“席”字大一点,长有8公分。

  在寄字的同时,他还附来一封信,是写给富阳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的。信中说:“毛主席纪念馆六个字,由于任务急,时间紧,而且适值我在生病(高烧和肚子扎),精神、体力不支,实在写不好。当然根本的还是个人基础差,心余而力拙,所以写得不好。我糟蹋了许多纸,写了不少字,才在矮子中选长子,检选了这几字,自己是很不满意的,但只有这点能力,也无可奈何!现付邮寄上,请你们处理,如不可用,就另请高明吧!”落款是“商向前,八月三日病中”。信纸的底部,又附了制作意见:“放大制匾时,请注意行距,每个字安排正当,要悬起来远看,才能看得正确。否则,有行距大小、高低、正邪之差,就很不雅观,更不严肃。”

  题写的字不落款,我问为什么,领导说,那时,商向前刚落实政策不久,他怕有反复,就不落款了。

  宣传部把这些字和商向前的信交给我们,让我们设计匾额。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宣传部长李作运亲自挂帅,宣传部的王子安具体负责。到最后定稿时,不但李作运,连县委书记张书声他们也来审核。

  毛主席纪念馆于当年9月9日竣工开放,陈列展出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

  1980年8月20日,县委决定,将毛主席纪念陵园改建为县历史文物陈列馆,与园林部分一起作为鹳山风景区之一,供旅游开放,匾额也换下了。

  现在此处已改成“富阳山水人文馆”,匾额由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著名书法家鲍贤伦先生书写。

  “春江第一楼”五个字是用钢丝锯做出来的

  春江第一楼位于鹳山西南侧山腰风景最佳处,被古人称为“前楼如画俯山跟”,原为木结构三层式楼阁,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改为两层,上塑雷神,下供佛龛,由清代名宦周凯的后裔周宝善书写匾额。大约民国时,不知是修复还是什么原因,匾额上的字是一位六岁儿童书写的,抗日战争前就有了,直到解放初,还有人看到过那块六岁孩童写的匾额。1964年,楼阁改建,式样重新设计,为两层楼,五开间,六翘角,粉墙青瓦,飞檐翘角,西南走廊高坎落地,远观雄伟,近看精巧雅致。

  毛主席纪念陵园建造后,春江第一楼开始整修。这座名楼没有匾额总不是事情吧,便请书坛泰斗沙孟海题匾。字写来后,也没有落款,大概和商向前同一个理由吧。

  盛亦荣原来是老师,他也和我一样,抽调到鹳山上做文化恢复工作。我们有工具,两人都有小聪明。从字到匾,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们两个人包下了。

  我们采来香樟木板,刨平,把放大的字用复写纸印到木板上。然后去掉多余部分,主要工具是钢丝锯,把竹片弯成半圆形,两端钻两个洞,串一条钢丝,钢丝上有凸痕,像弓一样。在木板需雕除的地方钻个洞,串入钢丝,钢丝两头扎在竹片两端,使钢丝拉直作锯用。沿木板上的线条上下拉动,把不需要的部分锯掉,字的毛坯出来后。再作精加工,用锉刀把边、角锉圆,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再用砂皮磨擦光,然后油漆。

  字做成后,放到匾上去。排好位置,涂上胶水,用敲扁屁股的元钉钉住,使之更加牢固。元钉不可露在外面,再用石膏等刮补,这样就不会留痕迹了。

  “春江第一楼”的匾额下有楹联,“烟嶂万重天外绕,云帆千片望中来”,为清康熙年间富阳知县、江苏太仓人钱晋锡撰句,今人刘江先生篆书。

  鹳山上的楹联、匾额,基本上是陶维东做的。他是东阳人,是木雕师傅,富阳铸造厂木模工,曾和我同厂,他已退休,住在南门头,我便把他叫来了。主要做楹联和匾额,大小、长短,是我们设计的,他就是制作。拿到家里去做的,做好后装到鹳山的亭阁柱子、匾额处。他有奉献精神,收费很低。

  “鹳山”两字镶嵌在古城墙上

  富阳古城为明代嘉靖年间所筑,东跨鹳山,西临苋浦,南俯大江,北枕猴岭。因历遭战祸,年久失修,加之城市建设中拆除了许多,古城墙只有鹳山脚还可以看到。“鹳山”两字便镶嵌在古城墙上。

  这两个字,是由郁风的丈夫、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的。镶嵌到城墙上,由我具体实施,就是负责监工。先把字放大,我是用照相放大机放的。把放大机挂起来,越高字体越大。到适当的高度调好,作固定,投影到铺在地上的白纸上,再把字体描在纸上。

  凿字是施明荣。施明荣是新登镇清泉村人,19岁那年,村里来了个天台石匠师傅,手艺好,施明荣就拜师学艺了。1977年,鹳山公园建造毛主席纪念陵园,需要一批石工,尤其是石刻匠,于是,对全富阳县60多名石匠师傅进行选拔考试,经评比择优录用。考试题目是刻一个“辉”字,要求20至25公分,经评比,施明荣等10名石刻匠被录用了。

  “鹳山”两字每个字1.3米见方,石头可能是新登采来的,因字太大,如用整块石头,镶嵌上去困难,我们就把它分成几块。石头凿平,用砂轮稍许磨一下,因为字大,石面粗糙点不要紧。然后把字复印上去,让施明荣刻。施明荣年纪轻,那时才30来岁,力气好,肯做,因此,差不多的鹳山石刻都由他做了。刻好后,镶嵌到古城墙上,是由一位技术高超的泥水匠,其他几位工人帮忙。我感到为难,字镶嵌上去,得把城墙的石条拿下来,拆中间石条不是玩的,拆得过多是要塌的,大家都不敢动手。我考虑了好久,提出两个字分开来做的方案,这样,不需一次性拆得过大了,这建议得到了采纳。先拆一个字面积的石条,再把已刻好的字用水泥浆装上去。一个字镶嵌上了,过三四天,等水泥结牢硬了,再拆还有个字的石条,可避免震动第一个字,两个字就这样嵌入了。

  镶嵌这两个字,大概做了十几天,那些天,我每天都陪着他们。这方面虽然不是我的专长,但有我在身边,他们胆子大些,主要是责任由我担当了。

  请宋日昌题写亭匾纯属偶然

  1981年3月26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宋日昌和家属到富阳游览鹳山。由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处朱声洪同志陪同来富阳的,上面要我负责接待。

  我陪同他们一边游览,一边介绍。朱声洪悄悄地告诉我,宋主席的字写得很好,很有名气,何不请他为鹳山的一些景点写几个字。那个时候,鹳山公园尚在修复中,一些景点还没有题名字。我就趁这个机会,请他题写“澄江亭”、“揽胜亭”的亭匾,他爽快地答应了。

  回上海后,就把写好的字寄来了。那时写字是不讲报酬的,我寄了3斤茶叶,表示感谢,他还不好意思呢。我安排把字做成匾额,分别悬挂到鹳山矶头的澄江亭,山顶东侧的揽胜亭上。这事完成后,我给宋日昌主席写信,打电话,请他再来富阳鹳山看看。过了段时间,他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来了,我在澄江亭前为他们拍了照片,洗好后给他寄去。这年11月,他还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几处摩崖石刻也颇有来历

  鹳山上也有几处摩崖石刻,当然,这个崖并不是很高。

  鹳山东首吉祥寺文长老是四川人,和苏东坡是同乡,他们在嘉兴有过交往。苏东坡杭州做官后,曾两次来富阳专访,还在吉祥寺写了题壁诗。因此,鹳山布置时想到了刻苏东坡的字。据清道光《新城县志》记载,新登镇贤明山绝壁上的“登云钓月”出自苏东坡手笔。这四个字字体遒挺,笔力苍劲,把它刻到鹳山上,也是对苏东坡的追怀。这字刻在哪里好,我是跑遍了整个鹳山,才定下龟川阁西侧那块面水傲立,凌空欲坠的悬崖山石。字体来源于《新城县志》拓片,每个字放大到一尺见方。

  我们把字复写在悬崖后,凿字归施明荣了。石头和地面成70度角,刻字的时候,必须向后仰着身子才能动手。站在搭好的架子上,头仰上,一手拿凿子,一手用榔头敲,飞石还容易溅在脸上、手上,力道用不出来,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凿的时候,一粒飞爆的小石溅到他手上,血筋破了,血流个不停,到人民医院治疗,休息了好多天才痊愈。这里,现在也成了一个景点。

  “狮子洞”和“太液池”,也刻在石壁上的。这几个字落款是茅庐逸士,茅庐逸士是谁,可能知道的人极少。其实,是钱秉康写的。我和他比较熟悉,他的字也好,我就请他去写了。我要他署名,他想,自己的字刻到鹳山上,署上名,不好意思,说什么也不肯署真名,后来就用了茅庐逸士,其实,这也不是他的笔名。

  这两处也是施明荣刻的,“狮子洞”是直接刻在岩石上的,但“太液池”上方的岩石松、脆,刻的话要掉下来,就刻在一块青石上,再镶嵌进去的。

  上世纪80年代始,鹳山上那些字陆续得到了恢复,当然,也有后来加上去的。除了上面所说,茅盾题写的“双松挺秀”,启功的“龟川阁”,颜真卿的“东观放生”,黄苗子的“松筠别墅旧址”,以及“严子陵垂钓处”、“龟川秋月”、“待月桥”等景名石刻或匾额,也相继出现。除此之外,李一氓、赵朴初、俞平伯、姜东舒、郭仲选、叶浅予等书法大家题写的楹联,也布满鹳山上的亭台楼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喜迎十九大 农村看变化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城事
   第08版:资讯
   第09版:国内
   第10版:国际
   第11版:达夫弄·记忆
   第12版:芳草地
鹳山上那些字
富阳日报达夫弄·记忆11鹳山上那些字 2017-09-13 2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